房协官方QQ群:292525531您现在的位置 >> 南通市房地产业协会-官网 >> 谈经论道 >> 详细信息

王澍:如何用建筑设计推动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1-06-15 15:09:49 作者: 来源:水木建设 浏览:64162


王澍,2012年获得了素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建筑奖,成为获此殊荣的首位中国建筑师。2018年王澍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名为《建筑设计带动乡村变革》的文章。



王澍在文中表示:“「中国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约有3000座,每一座城市都变成了高楼大厦的样子。


中国文化在城市中怎样呈现?中国人要的未来到底是什么?


在高楼大厦之下,普通人那种日常的、可爱的、小小的生活,价值在哪里?城市和乡村的关系该如何看待?


建筑师又该如何通过设计,帮助人们跨越城乡之间的价值鸿沟……」这些是我一直在思考、不断在探寻的问题。”


富阳富春馆


文中提出了两个典型问题并进行了解答:(1)如何让文化力量重返乡村?(2)如何用建筑设计推动乡村振兴?


又以「富春山馆」和「富阳文村」两个列子来说明:传统的乡村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是活着的历史。


富阳洞桥镇文村


(1)如何让文化力量重返乡村?


首先应该明确,城市化绝不是单向地把农民推到城里去,真正的城市化应该是双向的: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应该在重新认识乡村的基础上推进——到乡村去把我们的传统文化找回来,把我们那种对自然的感受找回来,把我们的手工艺找回来,把我们生活里那种中国的味道找回来。


未来的乡村,其实也是一种「隐形城市化」的状态,有山青水绿的生态环境,有文化传统的滋养,有现代化的生活。乡村建设好,城市才更美好,中国才更有希望。


富阳富春山馆


(2)如何用建筑设计推动乡村振兴?


通过乡村建设、乡村改造,试图重新探索一条立足于本土的、创新的中国建筑学之路,一条充满差异性的更亲近自然的道路。



王澍说:“我不是简单地去做乡村保护,我是带着感情,这差不多是中国文化最后可以被挽救的机会。当下中国的城市几乎都是不真实的,看它的建筑根本不知道是在哪里,它们跟中国文化是没有关系的。我们找不到中国在哪里,在乡村我还能找到一点点。”


乡村建筑设计实践!


›»杭州富阳东梓关回迁农居

就像吴冠中的画作一样,江南传统的白墙黑瓦,把那些被遗忘的村庄带回到了我们的视野


该项目解决了当前中国粗放型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社会问题:城市不断开发农村的劳动力和资源,导致中国城乡差距不断扩大。


目前,中国大部分农村的生活条件急需改善。



该项目由中国杭州市政府承诺,旨在为东梓关村50户居民提供15300平方米的经济适用住房。


项目总预算约300万美元,平均建设成本190美元/ 1300元/平方米,这个预算远远低于平均建设成本,即使是在杭州的农村。



如何以如此低的预算为重新定位的农民设计和建造优质的住房,同时保持他们原有的集体生活方式,成为这个项目的主要挑战。


与中国为经济适用房建造的典型条形高层建筑不同,该项目力求将建筑形式组织为庭院类型的乡土风格,这是当地传统的城市形态。



每六个不同的建筑中有两种不同类型的脚印(11×21米和16x14米)分别属于六个不同的家庭,环绕着一个庭院,作为公共交流和参与的场所。


因此,它形成了一个集群和社区,作为集体生活的原型。这与以前的负担得起的住房项目相反,这些项目没有维持传统的公共生活方式。



在整体的场地规划中,通过庭院的聚集产生了四个不同类型的庭院原型,并提供了共享的开放空间。


场地规划也反映了中国历史城市传统中的乡土集群模式,出于防火安全考虑,每座建筑都是分开的,不共用墙壁。



对不同家庭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年龄结构,然后根据共同的要求和获得的信息进行平面布置。


最终的布局除了满足功能需求外,还体现了从公共到私密向北的特定空间秩序。



建筑以当地语言设计,并对屋顶进行了详细的考虑,传统的双坡屋顶发展为不对称的连续坡屋顶。


建筑材料主要是灰、白两种不同样式的砖,木板被用来调和传统的砖块和现代的草地。



该项目除了提供优质的经济适用住房外,还为农村的复兴提供了机会。


现在东梓关村吸引了不同的项目,包括酒店和其他娱乐和商业活动。



›»百美村宿·拉毫石屋,湖南

传统聚落的重生


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它曾被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称为中国最美丽的城镇,南方享有与北方古城平遥相同的声誉。



凤凰古镇外,有鲜为人知的自然风光,美丽的苗族村落,神秘的苗族民俗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


整个村庄依山而建,石屋四散,石板路随风伸展,周围树木繁茂,厨房的炊烟袅袅上升,营造出一种如天堂般宁静休闲的氛围。



拉毫石屋位于山坡上,北高南低,相对海拔约30米。村子周围有高耸的古树和大山,该村的聚落格局不完整,有些房屋保存完好,但有些已经倒塌,缝隙中还有几座村民建造的砖混房屋,对村庄的肌理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在设计前期进行调查的时候,拉毫村已经处于“空心村”的状态,只有少量的老人和留守儿童居住在这里。



通过详细的调查和分析,设计选择了村庄北侧的一个老房子相对完整的区域作为民宿项目的主体建筑。


一方面,对村落的空间进行了梳理,对公共空间、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进行了重组,使民宿的结构得以清晰呈现;



另一方面,选择了十二个住宅进行改造,包括公共区域,民宿和其他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没有围墙和边界,与保留的房屋共存,村庄像自然一样成长,新与旧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项目的改造策略是保护原生态景观,尊重原址,恢复建筑肌理,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在拉豪村的重建中,虽然新旧并置,但对乡村生活的记忆仍然整体呈现,建筑的石墙被保存下来,庭院的石门也被精心保存,石头挡土墙的缝隙里生长着花草。


旧房子里的木头和其他收集到的旧东西被用来做景观,这些旧东西是回收的,将村民的生活融入当地环境。



›»南岸美村乡村生态博物馆,成都

挖掘原生态的乡村记忆


四川大邑县设计了一个具有独特乡村记忆的地方,为农耕活动展示、村民集会、读书、村党、团体公务提供了空间。


建筑师们阅读了川西森林的建筑景观特点,在原有农舍的基础上对设计进行了优化和扩展。



因此,主体建筑的设计沿袭了原有农舍的建筑特色,采用了川西民居的一般做法。


建筑为单层砖混结构,双坡木屋架,白墙、灰瓦、红砖柱,考虑到室内照明,屋顶梁稍微抬高,以便光线通过高侧窗进入室内。



室内设计尽量避免二次装修带来的装饰,采用了原木清漆、砖墙、白漆,以及清水混凝土地板与水磨石地板的结合,充分体现了农家乐的原汁原味。


建筑北侧为生态田园水景,主要的行人和车辆入口朝东,靠近道路,北侧留下一个面向水体的广场。



设计师在现有农舍空间中穿插“记忆盒”,包括主楼的东门和北门,展厅内面向庭院的小空间,以及主展览空间屋顶向上的天窗。材料为耐候钢板、玻璃等非传统材料,体现了建筑的现代性。


这些材料很好地满足了室内外交叉、景观观赏、展览、室内照明等特殊的空间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