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协官方QQ群:292525531您现在的位置 >> 南通市房地产业协会-官网 >> 行业资讯 >> 详细信息

市政府发布!南通美丽宜居城市建设方案出炉

发布时间:2020-12-22 09:50:24 作者: 来源:南通发布 浏览:30484

12月16日

南通市政府办公室下发

《南通市美丽宜居城市

建设工作行动方案》

全力构建人民满意的

绿色花园之城

秀美生态之城

魅力宜居之城

精致智慧之城

图片

《方案》提出——

持续放大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成果

加快推进公园绿地建设

高标准打造生态绿道

精心打造沿江、沿海风光带

完善快速路系统

打造具有生活气息和发展活力的街区

……


图片


来看《方案》详情

↓↓↓

南通市美丽宜居城市

建设工作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和提升城市宜居水平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推进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根据全省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工作部署会议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关于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要求和市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有关打造美丽宜居城市的部署,扎实推进南通美丽宜居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补齐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短板,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凸显绿色生态特色,展现城市魅力,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让人民群众更有幸福感、获得感,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南通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立足“江风海韵、现代都市”定位,坚持“三生”融合,注重“三沿”联动,打造卓越人居环境,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全力构建人民满意的绿色花园之城、秀美生态之城、魅力宜居之城、精致智慧之城。系统实施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积极探索适合市情特征的城市更新行动与城市治理能力水平提升的现实途径,打造人民群众可观可感的高品质城市空间。到2022年,建成一批美丽宜居城市建设样板项目,积累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到2025年,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理念深入人心,全市建成更多可观可感的美丽宜居住区、街区、小城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市域治理扎实推进,南通成为长三角创新创业新****、百姓幸福宜居新天地。到2035年,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成江海特色彰显、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美丽宜居城市。


三、基本原则


1.坚持问题导向、民生优先。聚焦解决人民群众关切的“城市病”问题,将美丽宜居城市建设与民生实事落地紧密衔接,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对城市建设和民生改善成效的满意度。


2.坚持系统谋划、创新施策。按照系统化思维,注重专项提升和区域集成相结合,整合城市建设各类资源,改革创新城市建设管理方式,完善政策措施,不断提高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


3.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切实遵循城市发展规律、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结合城市功能提升,实施城市有机更新,推动城市个性化发展,注重彰显地域特色魅力。


4.坚持渐次推进,动态提升。紧扣近期和中长期目标,结合美丽宜居住区、街区、小城镇、城市试点创建,强化设计引领和科技支撑,推动渐次改善、久久为功,做一块、成一块,做一片、成一片,连点成片、连块成片。


四、重点任务


(一)打造绿色生态高地


1.持续放大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成果。以“城市生态绿核”为标准,积极打造森林公园,优化陆上游线,建成五山地质地貌、珍稀植物、生态保护科普教育基地。加快治理黄马山地质灾害,修复沿线石路、栈道和建筑,建设南通长江大保护工作成果展示平台。深入推进特色景观提档升级和滨江沿线“移步换景”项目,布置“张謇与五山”文化展陈,推动生态修复与文旅融合齐头并进,努力建设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长江大保护样板区和长三角生态休闲新地标。


2.加快推进公园绿地建设。实施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增荫添彩”工程,规划建设一批高品质城市公园、街边游园、街心绿地,增加城市总体绿量。大力实施“空转绿”工程,结合拆违、拆破、拆旧、拆临,腾出城市绿化空间,建成区范围内零星地块优先用于公园绿地建设,已收储的待建用地尽可能实施临时绿化。


3.高标准打造生态绿道。加快构建“区域、城市、社区”三级绿道网络体系,结合各类公园、“503020”道路绿化及沿河沿江绿廊建设,扎实推进绿道网建设,实现城市绿道全面连接和贯通,满足市民绿色出行、休闲健身需求。


4.积极促进立体绿化应用和推广。鼓励公共建筑实施屋顶绿化,提倡对建筑物、构筑物墙体、立柱、桥墩、廊栏、灯柱、棚架、驳岸等进行垂直绿化。积极引导居住小区、机关企事业单位拆墙透绿、透景增绿,鼓励居民开展阳台、露台、窗台绿化美化,提高城市绿视率、花视率。


5.加快河道公园化改造。科学编制城市河道规划设计导则,深化高质量治水典范城区滨水空间提升及典型河道公园概念设计,着力提高水环境生态亲和力,丰富岸线景观,形成连续可达的滨水慢行通道,营造户外健康生活魅力空间。高质量实施濠河景区整治提升等河道生态化改造项目,以花园式的滨水绿地连接各个地块,形成特色滨水开敞空间,力争3年时间完成区域内河道公园化改造。


6.精心打造沿江、沿海风光带。按照“一种基底、三条动线、八大片区、N条通廊、不断生长的节点”思路,全面提升海门区沿江滨水公共空间品质,以点带面串联长江岸线。以国际化视野谋划通州湾黄金海岸风光带建设,在海堤沿线约14公里规划建设公共活力中心、海上会客厅及景观带、环海风情港三大片区。开展启东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完善启东沿海地区防潮减灾体系,恢复海岸带的自然生态、景观效果,实现集海洋防灾减灾与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滨海景观带。


(二)实施清水畅流行动


1.加快推进全市区域治水工程。新建、改造、维修一批水利控导工程,因地制宜开展原型观测试验,逐步建立科学规范、职责明确、运行高效的水利工程精准调度体系。在完成启东市试点的基础上,继续组织推进通州、海门、通州湾、家纺产业园区等片区区域治水工作。2022年底实现全市域范围活水畅流,建成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示范区。


2.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深入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333”行动,加快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污水直排口、污水管网空白区,强化工业企业排水、“小散乱”排水以及阳台和单位庭院排水整治,提升城镇污水处理综合能力升新建污水管网质量管控水平以及污水管网检测修复和养护管理水平。到2021年底,市区城市建成区水体主要水质指标达到或优于V类标准,县(市)、区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污水直排口、污水收集管网覆盖空白区。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有效提升,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全运行,建立新(改、扩)建污水收集处理项目可追溯、可追责的质量管控体系。


3.深入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按照“控源截污、水系连通、内源治理、活水调度、生态修复”五大技术路线,实施张芝山朝阳竖河水系综合整治等生态化改造工程,持续推进“三清”、“两违三乱”等专项行动,推动河道长治久清。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积极推广以滞、蓄、净为主的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控制地表径流与面源污染,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推进污水处理生态缓冲区建设,推进利用自然生态的湿地技术提升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完善网格化河长管理体系,推动水体管护常态化、规范化、精细化。


4.全面提升防洪排涝能力。扎实推进东港闸站、姚港闸站、团结河闸站等强排泵站建设,加快中心港泵站、南通农场闸站等强排工程研究,将观音山片区、崇川区北部等区域闸站纳入主城区水利工程智慧管控三期工程建设,提高水利工程综合调度水平。到2022年,新增强排能力44 m3/s。


(三)优化道路交通系统


1.完善快速路系统。策应北沿江高铁、南通新机场、通州湾新出海口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布局,系统谋划新一轮城市快速路网体系。组织开展城市快速路规划和重要节点可行性研究,持续推进主城区与通州、海门、通州湾等区域联通,加快通皋大道与G40、G204快速路与通宁大道等路网衔接,推进西站大道(一期、二期)、江海大道东延等工程,强化南通站、南通西站、新机场等重要综合交通枢纽的串联,实现主城区与外围功能组团融合发展。到2022年底,市区快速路总里程超100公里。


2.优化主次干道布局。进一步推进城市主次干道建设,强化城市道路网交通功能。实施长泰路跨九圩港大桥、深南路大桥等工程,提升城区组团高效通勤。实施节制闸桥等拆旧建新工程,贯通跨河连廊。推进工农路提升改造(二期)、虹桥路综合改造等工程,实施城港路等综合改造,以线带面助推片区综合提升。实施安达路、友谊路、石桥路、园林路、通盛大道等道路下穿铁路工程,为城市发展预留通道。


3.提高支路网密度。按照成片化、网络化、系统化的思路加强支路系统研究,结合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整治、交通节点疏解和单行系统建构,加大支路建设力度,优化市区路网结构,疏通交通微循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4.优先发展绿色交通。实施公共交通网络提升工程,建立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个性化公交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推进地铁1、2号线一期工程建设,力争2022年首条线建成运营;推动轨道交通沿线土地TOD综合利用,实现城市功能集聚、空间整合等一系列经济和社会效应。构建“快线、主线、普通线、社区线”等多层次公交线网,打造“文化风情线”、“沿河观光线”等品牌特色线路,推广定制公交等个性化服务。保障公交路权优先、信号优先,在城市中心城区及交通密集区域建设公交专用道,到2022年底,新建公交专用道128公里,公交优先通行交叉口达到128个、比率达到26%。实施智能城市智慧出行支持工程,加快推进智慧出行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畅行南通”等服务平台,助推公共交通高安全、高时效运转。


(四)提升生活服务功能


1.持续加强停车秩序专项整治。加大停车设施建设改造力度,结合老旧小区、老旧片区改造提升,因地制宜增加停车泊位供给。综合运用监督员信息采集、城管交警联动执法、智慧城管平台交办等方式,全方位推进停车秩序执法管理。依托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全面推进市级智慧停车信息综合平台建设,实现泊位诱导、违停提醒、无感支付、后台处理、征信运用、数据共享等功能,为停车管理插上“智慧翅膀”。


2.打造具有生活气息和发展活力的街区。统筹考虑住区和相邻街道的空间场所及设施,对市政设施、景观环境、沿街建筑、历史风貌等要素有机整合,推动住区综合整治与街区整体塑造联动提升。完善公共服务功能,构建“15分钟社区服务圈”“5分钟便民生活圈”,健全商业、教育、卫生健康、文化、体育、公共活动等居住配套功能。围绕居民生活需求,增补便民设施、完善城市家具、协调街道界面、消除安全盲区、优化慢行交通、提升绿化景观,打造具有生活气息的美丽街道和发展活力的美丽街区。到2022年底,全市新建10个标准化菜市场、5个大型超市,完成濠河片区美丽宜居街区塑造工程。


3.全力推进市容环境整治提升。聚焦民生重点和短板弱项,深入实施城市“微治理”。组织新一轮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主要道路两侧箱体、建筑立面、停车秩序等三大专项整治行动,试行城市综合管理“路长制”,推进违建治理“重心前置”等工作,进一步改善城市功能品质。到2022年底,力争建成两个以上全省优秀管理城市(二星级)。


4.优化城市保障服务功能。加快推进李港水厂等项目建设,加强水源地保护和应急水源建设管理,实施城区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工程,进一步提高城市安全供水能力和水平。加强城镇燃气应急气源储备设施等建设,同步推进老旧燃气管网升级改造。推进以特高压为骨干网、各电压等级协同发展的智能电网建设,进一步提高供电品质。完善垃圾分类治理工作机制,加强源头分类投放指导,逐步固化群众分类意识。完善分类收运机制,规范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收运行为,加快形成“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闭环链条。在持续开展“三定一督”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形成具有南通特色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


(五)营造舒适宜居环境


1.着力改善老旧小区整体环境。高质量推进主城区48个老旧小区78个项目的改造整治,不断完善小区消防、道路、管网、外立面、智能化等基础设施,补齐老旧小区在卫生防疫、养老托幼、社区服务、消防设施等方面的短板,将老旧小区改造与绿色社区建设、美丽宜居居住小区建设有机结合,提升老旧小区改造档次和品质,改造形成一批安全有序、环境整洁、生活便利、管理规范的“完整社区”,努力为居民提供更舒适的居住条件。


2.稳步推进破旧片区城市更新。强化主城区破旧片区城市更新指挥部总调度作用,完善破旧片区城市更新工作流程,实现区域评估、实施计划和片区改造全生命周期管理。围绕9个破旧片区改造试点项目,抓实破旧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实施,稳妥推进搬迁置换工作,有效提升城市“颜值”。到2022年底,完成任港路新村片区、虹桥片区和龙虾王片区签约及搬迁工作,启动薄荷厂片区和人民中路128号片区改造工作。


3.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按照“房等人”“应保尽保”的目标要求,细化安置房建设年度目标计划,利用3—5年时间完成主城区安置房建设,让动迁群众尽快住上优质满意安置房。三年内,全市新开工棚改不少于2.7万套,市区新开工安置房不少于15000套,新竣工安置房不少于4000套。加强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完善基础性制度和支持政策,着力解决困难群体和新市民住房问题。


4.优化完善物业管理服务。依托《南通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制定完善物业招投标、承接查验、物业服务收费、信用信息管理、第三方评估、业主大会指导规制等配套文件,规范住宅物业管理活动,维护物业管理各方合法权益。健全物业管理服务标准体系,按照商品住房小区、保障性住房小区、老旧小区不同类别,制定一小区一标准一方案,推动南通物业服务品质进一步提高。加强物业管理行业监管,继续开展物业管理小区环境维护、雨污排放和电梯、消防安全“421”常态检查,完善信用信息“红黑榜”制度,加强对项目经理的管理考核,提升项目管理职业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打造全市一体化智慧物业服务平台,将信息采集、物业招投标、企业备案、合同备案、投诉报修、承接查验等事项实现网上办公,打通物业企业和业主“最后一公里”,提升物业服务效能。


5.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制定全市“十四五”住房发展规划和房地产市场调控“一城一策”工作方案,实行市区房地产市场一体化联动管控机制。建立健全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科学监控体系,实现全市范围房屋网签备案系统全国联网。做好购房资格、贷款比例、转让条件、公积金认定等政策储备和预案,根据市场发展实际情况适时出台政策,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六)塑造江海特色空间


1.培育一批有活力、有魅力的特色小城镇。加快重点中心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持续提升镇区人居环境水平,促进产镇融合,完善城镇功能。逐步改善其他建制镇环境面貌,提升城镇空间品质,强化特色风貌塑造,满足居民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到2022年底,力争将启东市吕四港镇打造成美丽宜居小城镇建设省级样板,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美丽宜居小城镇建设。


2. 持续擦亮历史文化名城名片。充分挖掘、整合南通独特的自然、文化、历史资源,加强对历史街区、名人旧居、文保建筑、古宅名园的修缮和维护,强化寺街西南营、唐闸工业遗产等片区历史文化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作,让人们“记得住乡愁”。加快实施南通博物苑整体提升工程,高标准打造张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加快推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智慧建筑产业三年行动,以智慧建筑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为主线,构建数字化监管体系、智慧建筑配套标准体系两大行业支撑体系,推动建设智慧建筑云、大数据创新应用、智慧建筑产业走出去三大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实现智慧建筑全产业链。着力打造行业数字化监管体系提升工程、智慧建筑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工程、智慧建筑产业发展载体培育工程、智慧建筑产业关键技术、产品研发推广工程5大重点工程,加快建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智慧建筑产业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集聚地。大力推进绿色建筑运行、超低能耗(被动式)建造项目、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项目、智能(智慧)建筑、健康建筑、装配式装修成品住宅等实施。到2022年底,三星级绿色建筑项目数量明显提升。


(七)提升城市安全韧性


1.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激活数据潜能、创新科技赋能,全力打造“一个中心管全